
盂兰盆会僧宝集,三月齐修波罗蜜;
佛子虔诚供三宝,一心只救倒悬济。
追思孝亲念恩远,济度六道普群迷;
香花灯果美百味,身心供奉佛欢喜。
农历七月十五日,是汉传佛教夏安居结束的日子,是为解夏。佛制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,在此期间,僧众无故不外出,聚居一处精进修行。雨季草木虫蚁繁殖最多,恐外出时误蹈,伤害生灵,因此禁止外出。安居以防离心散乱,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功夫,是养深积厚,自我沈潜的修行。


于安居圆满之日,僧众行自恣法,所以这一天亦名“僧自恣日”。佛出世间以利生为本怀,凡有所作,皆想带给众生安乐,拔除众生痛苦。
所以,若见众生舍恶向善,转迷成悟返妄归真,离苦得乐即畅佛出世本怀。众僧经三月结夏,又经自恣,道业增长,具戒清净,所以佛很欢喜。故七月十五又为“佛欢喜日”,也叫“盂兰盆节”




“盂兰盆(ullambana)”乃梵语,“盂兰”意思是“倒悬”;“盆”的意思是“救器”,“盂兰盆”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,衍生出来即: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,供养佛陀和僧侣,以拯救堕入地狱的苦难众生。据《佛说盂兰盆经》记载:佛弟子目连尊者,见其母堕饿鬼道,受倒悬之苦。问救法于佛,佛教于每年七月十五日(僧安居竟之日),以百种供物供三宝。请其威,得救七世之父母。故起此法会。
盂兰盆经曰:“是佛弟子修孝顺者,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。年年七月十五日,常以孝慈,忆所生父母,为作盂兰盆,施佛及僧,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。”佛祖统纪三十三曰:“盂兰此翻解倒悬,言奉盆供于三宝福田,用以解饥虚倒悬之急。”汉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,初设盂兰盆斋。
“目连启教,世尊宣扬,钵和罗饭利存亡,脱苦往西方,妙乐无疆,孝行永流芳”,柔和法音《目连赞》在佛前诵出。上午九点,贵州西普陀寺方丈藏青法师拈香主法,领众启建盂兰盆法会。声声木鱼中,百余善信参与了此殊胜法会。净坛洒净后,藏青法师带领两序大众虔诚讽诵《盂兰盆经》三遍,持报父母恩咒108遍。
“兰盆会起,普渡门开,恭迎三宝降临来,一一坐华台。惟愿慈哀,受我妙香斋”。清净庄严的大雄宝殿内,盂兰盆供如实举行。并以香花百果,美食妙味供佛及僧。
随后,藏青法师领众到大悲殿、伽蓝殿、天王殿、监斋菩萨处虔诚上供。
上供结束后,众居士在大雄宝殿前供养安居圆满的和合僧,祈愿正法久住,众僧法体安康。也为自己培福修慧,消灾免难。
人天师表使人敬,慈悲喜舍四等心,让我欢喜生。
傍晚,藏青法师带领全体大众于卧佛殿法堂举行往生普佛法会。两序大众以悲悯虔敬之心,凭仗三宝威德之力,为众觉灵诵经,超拔。领众忏悔、发四弘誓愿、劝广行六度,令诸鬼道众生得以闻法受食,解脱轮回之苦,早证菩提。